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5:24:27  浏览:81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
藏政发〔2003〕96号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办法(暂行)》,已经2003年12月31日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一月二日

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支持我区单位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内的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
  第三条 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资金的来源:
  (一)自治区财政预算拨款;
  (二)国家专利专项补助资金;
  (三)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四)其他。
  第四条 专利申请资助包括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和部分专利代理费。
  专利申请资助的标准:
  (一)国内专利申请的申请费和实质审查费,单位按实际发生额资助;个人按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费用减缓办法》规定减免后应交的数额或缓交的金额再加200元(作为复印、邮资、交通等费用)予以资助;
  (二)发明专利资助代理费1000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资助代理费500元。
  第五条 获专利授权奖励的标准:
  (一)获国外专利授权的,奖励20000元/件;
  (二)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的,奖励15000元/件;
  (三)获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奖励2000元/件;
  (四)获国内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奖励1000元/件。
  同一专利项目以最高奖励额度为准。
  第六条 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的条件:
  (一)申请资助的专利申请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有关规定;
  (二)申请资助的国内专利申请可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代理,未经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申请,仅资助申请费和实质审查费部分;
  (三)申请专利授权奖励的,应有国家颁发的专利证书;
  (四)专利申请权属和专利权属明确。
  第七条 申请资助的单位和个人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代办处开具的缴费凭证(申请人为个人的,须提供凭证原件;申请人为单位,若凭证原件已报销入帐的,须提供单位开具的证明)及其复印件;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代办处发出的受理通知书及其复印件;
  (四)委托代理机构代理的,其专利代理委托书和代理机构出具的发票及其复印件;
  (五)该专利申请文件的《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
  (六)专利申请人为单位的,须提供单位法人证明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委托办理证明、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专利申请人为个人的,须出具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及其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提供委托书,并出具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第八条 申请奖励的单位和个人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西藏自治区专利授权奖励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专利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属职务发明的,提供已支付给发明人或设计人奖励的证明;
  (四)该专利申请文件的《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
  (五)专利申请人为单位的,须提供单位法人证明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委托办理证明、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专利申请人为个人的,须出具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及其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提供委托书,并出具被委托人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第九条 资助和奖励的程序:
  (一)填写《西藏自治区专利申请资助申请表》或《西藏自治区专利授权奖励申请表》,并提供所要求的材料;
  (二)由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受理,自治区科技厅审批,对符合资助条件或奖励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领款通知书;
  (三)申请人按领款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办理领款手续。
  第十条 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一条 申请资助和奖励的单位或个人应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凭证。如弄虚作假骗取资助或奖励的,追回已资助、奖励的全部费用,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自治区的专利代理机构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按《专利代理惩戒规则(试行)》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从张明楷教授到德日刑法学派再看我国刑法构成要件体系建设——兼议我国法律移植的方向

张世勋


  我用两天的时间拜读了吴林生先生在《法学》201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论文《和平窃取之批判——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一文,感触着实很深。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正准备参加司法考试,在上年度司法考试讲座中张明楷教授的弟子刘凤科老师和北京大学的陈兴良老师,都主张刑法犯罪构成要件三阶层说,即构成要件的该当性(又称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我们暂且称他们为德日刑法学派。今年的司法考试培训中来自国家法官学院的袁登明副教授称今年刑法犯罪构成理论,四要件可能会强势回归。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在刑法犯罪构成这个舞台上三阶层和四要件都成了“舞台上的明星”,各放其光芒。
  2009年犯罪构成三阶层说首次以司法考试辅导内容提出时,在我国学术阶层以及大学研究生教育阶层产生了极大的纷争,可谓是百家之言,各有其理。这或许可以说是我国刑法要再次出现蓬勃发展的前兆。而四要件是产生于我国八、九十年代,借鉴与原苏联的刑法体系,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司法实务具有讳莫如深的影响。对于我国刑法理论主流界是采取三阶层还是四要件的问题我不能定论,下面单就我个人的见解附注如下:

1.笔者认为,三阶层和四要件的纠纷并不在与其基本理论不同,而是在于其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不同,确切的讲是在量刑方面有着极不相同的操作和理解方向。以武汉大学的马克昌教授以及高铭暄教授为代表的四要件学说分别以犯罪的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方面对我国刑法典中的具体罪名加以分析,使检察官和法官在使用时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和罪重。德日刑法学派认为四要件在解决具体的犯罪时,总会把主观方面的认定作为十分自由的领域加以判断,加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违罪刑法定的嫌疑。我认为并不存在此种情形,不论是在三阶层还是四要件中对于“犯罪人”主观方面的认定都会有很大的困难。比如对于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是十分关键的。而且三阶层在这种区别的情势下,也必须在第一个阶层犯罪构成要件的该当性中予以判断。否则将导致无法正确的区分此罪和彼罪。那么对于这一问题张明楷教授提出客观要件具有主观规制机能来解决这一难题。

2.我国自1997年现行刑法典的颁布到现在止10余年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的对于四要件运用分析极为成熟的司法工作者,对于我国刑法构成要件的正确客观准确的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如果在现在的司法考试或者司法教育中采取三要件说,将会导致我国司法机关人才出现断层,新一代与旧一代司法工作者没有共同法言法语,没有共同的司法实践思考思维。这将是一种不可弥补的倒退,所以依笔者的意见,将客观要件的主观规制机能理论纳入到现行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中,也就是去三阶层之优点补四要件之缺陷,使我国司法在平稳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3.我自己抽时间专门拜读了张明楷教授的教科书和马克昌教授的教科书。发现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是冲突的,很多观点还是趋向一致,这是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张明楷教授对于德日刑法的研究相当的精确,并对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小部分疑难问题有了很好的解释。比如劣马绕缰案,再比如一男子甲在乡间小路见乙女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价值500元)行走,顿生抢劫之念,上前抢劫,乙女用随身所带器物将甲男打晕,推车往前走,此时一天黑,乙女看见一家住户,遂上前寻求帮助要住在主人家,主人(甲男之母)同意乙女与其女儿丙(甲男之妹)共住一屋。甲男回来后发现乙女的自行车,便问其母,其母告知详情乙女在床外侧睡,甲男愤怒,带深夜举刀进入丙屋,乙女听之谈话,将熟睡的丙移至外侧,甲男持刀刺之。丙死亡,问乙女是否构成犯罪?大多数学者主张紧急避险,笔者认为其并不够称紧急避险,因为紧急避险要求所要保护的法益要大于牺牲的法益。生命本是无价,丙的生命与乙女的生命是同价的,所以并不构成紧急避险。对于如何处理笔者也不甚明白。看过张明楷老师的书才恍然大悟。张明楷教授以可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来解决此疑难问题,让人眼睛雪亮。而在四要件对于罪刑法定和刑罚的谦抑性的贯彻实施是十分贴切的。由此可见,对于三阶层和四要件的争论和批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之,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辩证的看待和评论。

4.从德日刑法学派和传统刑法学派的争论中透视出,新中国关于法的发展中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辩证关系。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法的继承是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法治国家的法律必须是由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继承法和对世界法治文明国家的法律进行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的法律移植共同构成的法律体系。况且任何的刑法理论都有其生存的语境和条件,都有一个立法与司法、实体法和程序法彼此协调,共生共荣的法学生态平衡问题,无论怎样的理论之花,离开了必要的语境和条件,生命力都会凋零。

结语:

  笔者认为:我国法律移植的方向是取德日刑法学的精华,去德日刑法学的糟粕。实现我国法治发展的新进阶。
  在目前中国的刑法语境下,在我国法治建设尚未成熟的前提下,笔者并不赞同把德日刑法犯罪三阶层理论原盘在我国实行或践行,而是在原有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的基础上运用德日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客观要件的主观规制机能理论批判移植性的纳入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实现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在保证不影响我国司法实践有效运行和我国新世纪法治社会建设新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又一次值得飞跃。




卫生部关于加强营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营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营养工作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卫生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营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还编印了食物成份表;制订了膳食供给量标准,对各类人群的膳食组成,合理营养起到了指导作用。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营养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但是,全国各地对营养工作尚
缺乏宏观管理,公共营养工作薄弱,营养人才不足,对各类人群营养宣传、指导工作做得不够,许多营养工作未开展,诸多营养问题亟待解决。
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仍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是营养不足引起的“贫困性疾病”,如蛋白质、钙、铁、核黄素、维生素A、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据有关部门对北方婴幼儿调查,佝偻病患病率达50%以上,缺铁性贫血达30%以上,锌缺
乏达20%以上;另一方面是营养过剩引起的“富裕性疾病”,儿童、成年人体重超标的肥胖者分别达5%和31%;青少年因饮食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症患病率已达3110/10万;成年人高血脂症、高血压症、冠心病、脂肪肝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北京地区冠心病的死亡率

由1958年21.7/10万上升到1980年74.5/10万。此外还出现了食品滥加药物、强化剂、添加剂,食品尤其是婴儿食品营养质量管理失控,食品广告、商标宣传不符等问题。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营养问题,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
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将调整我国人民食物结构做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各级卫生部门应该认真做好公共营养工作,改变营养工作的落后局面,争取在消除贫困性营养疾病的同时,
预防富裕性营养疾病的发生,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食物资源,坚持传统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合理化。为此,特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营养工作。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科)内配备专职营养管理人员及检验人员,与食品卫生工作一齐抓,从食品的安全卫生与合理营养两个方面,保障人体健康。
(二)用营养科学指导并干预经济政策。积极向政府领导及计划、农业、食品生产等有关部门提出咨询意见和科学依据,当好参谋,推动合理食物结构工作的开展。
(三)依照食品卫生法,严格对商品性定型包装食品,婴幼儿主辅食品,强化食品,及其它营养性食品,食品广告,标志进行监督管理。
(四)根据本地区特点,对食品进行营养成份分析,制定本地区食物成份表;组织本地区合理膳食模式的研究。
(五)开展营养监测,营养调查工作。逐步掌握各类人群营养状况,有重点地采取改善措施,力争取得社会人群健康效益。
(六)加强对居民群众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和营养指导,使他们逐步懂得合理调配膳食,增进身体健康。对医院、饭店、集体食堂,进行营养管理,要求饭店,大型公共食堂配备专职或兼职营养工作人员,医院必须配备专职营养师(士),成立营养科(室)。



1988年10月28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