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海南省非贸易外汇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4:32:20  浏览:99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非贸易外汇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

海南省政府


海南省非贸易外汇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
海南省政府


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省非贸易外汇收入的统筹管理,根据国家非贸易外汇留成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举办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内联企业、私营及个体经营企业,本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本省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中方企业单位,所获得的非贸易外汇收入均按本办法统筹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贸易外汇收入是指不属于对外贸易范畴的外汇收入,主要包括:侨汇收入;旅行社、宾馆、饭店、餐厅、娱乐游览场所以及免税商店、友谊商店、外贸服务中心、外轮供应公司、华侨商店、出国人员服务公司等单位的营业外汇收入;书刊、影片、邮票、资料等出
口取得的外汇收入;运输(铁路、海运、空运、公路、港口、机场)、邮电、广告及咨询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的营业外汇收入;经国家批准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技术服务等企业及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外汇收入,境外企业单位的营业及其他外汇收入;省内行政事业单位及人民团
体按国家规定收取的外汇收入等。
第四条 本省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非贸易外汇收入实行分级统筹管理。除侨汇外,省属单位的非贸易外汇收入由省人民政府统筹;市、县属单位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省外驻琼机构、在省工商局注册的内联企业的,由省人民政府统筹;在市、县工商局注册的内联企业的;由所
在市、县人民政府统筹。
第五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统筹非贸易外汇的工作,分别由省、市、县财政部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在同级外汇管理部门开设非贸易外汇帐户(未设外汇管理局的市、县在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开户)。各级外汇管理部门按本办法规定,负责对企业单位非贸易外汇收入上缴工作进行监督
和管理,并将各级人民政府应统筹的外汇额度转入各级财政部门开设的非贸易外汇帐户,同时在外汇额度划拨通知单上注明上缴外汇的单位、上缴比例及金额等。
第六条 本省各项非贸易外汇收入分别按下列比例结汇上缴政府:
(一)侨汇收入,省人民政府统筹百分之十,市、县人民政府统筹百分之五,供应侨汇商品的企业留成百分之八十五。
(二)旅行社、宾馆、餐厅、饭店、娱乐游览场所、车船公司等旅游企业营业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二;旅游商品商店及外币免税商场营业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一。
(三)船务公司、外轮公司、远洋公司、铁路公司等运输企业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二。
(四)地方性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的外汇净收入(具体计算办法按财政部(82)财外字第657号文件执行),政府统筹百分之一。
(五)承包工程企业,在国外承包工程的外汇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内承包工作的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五。
(六)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营业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五十。
(七)技术咨询服务企业营业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五。
(八)港口营业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一。
(九)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生产企业经营产品销售以外汇计价结算所获外汇收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分得的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四。
(十)本省在境外投资企业所获外汇收入,按国家现行规定,自企业成立之年度起五年内不上缴,从第六年起,按净外汇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上缴同级财政。
(十一)企业经营寄售及“国外买单、国内提货”等代购、代销、代理业务所获外汇收入,政府统筹百分之十。
(十二)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按规定收取的外汇以及公安、工商、商检、海关、边防、海上监督等执法部门罚没的外汇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政府统筹百分之七十。
(十三)除上述非贸易外汇收入以外,本省企业单位取得的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均按百分之五的比例统筹。
第七条 本省非贸易外汇收入按季计算分成上缴。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比例在每季度终后一个月内缴汇,凡逾期不缴的,外汇管理部门有权通知其开户银行结汇上缴,并自逾期之日起按日收取千分之三的滞纳费(按国家公布的当日外汇兑换牌价折算成人民币缴纳)。收取的
滞纳费用于统筹外汇征收、管理开支。
第八条 为鼓励企业多创汇和按规定上缴统筹外汇,各级财政对上缴非贸易外汇的企业按下列办法给予奖励:
(一)上缴外汇额达到或超过上年上缴额百分之七十的企业,每上缴一美元,奖励人民币三分;上缴外汇额达到或超过上年上缴额的企业,每上缴一美元,奖励人民币五分。奖励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性支出,部分可作为集体福利费和奖金。
(二)省人民政府统筹非贸易外汇的奖励金,由省财政税务厅在年度决算后一个月内核拨。市、县人民政府统筹非贸易外汇的奖励金,由各市、县人民政府通知本市、县财政局核拨。
第九条 凡有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单位,均应向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季度和年度外汇收支报表(格式另发),并接受外汇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海南省财政税务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行。本省原有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1991年2月2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

(2002年5月15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以下简称农机维修)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

工商、劳动、税务、物价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形成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

第五条 农机维修单位和个人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守法经营,保证修复后的农业机械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第六条 申请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通过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农机维修资质认定,领取相应等级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并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第七条 农机维修单位技术等级的认定权限为:

一级农机维修单位,由市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组织审核,省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核准,报农业部备案。

二级农机维修单位及修磨曲轴、燃油泵、液压泵调修、电机电器修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专项维修点,由市(县)、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组织审核,市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核准,报省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备案。

三级农机维修单位及一般专项维修点,由市(县)、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核准。

认定一、二、三级维修单位和专项维修点技术等级的具体条件和相应承修范围按照省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第八条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认定农机维修单位技术等级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公示农机维修单位的申办条件及申报要求;

(二)公示认定依据、程序及许可条件等事项;

(三)要求补充申报材料的,应当明确告知申请人;需要现场勘查验收的,在规定的办理期限内一次进行;

(四)在收到书面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许可条件的,予以核准并颁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转报上级农业机械管理机构;不予核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不得出卖、转让或涂改、伪造。

第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开业但未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在接到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书面通知后1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补办。

第十一条 农机维修单位经核准登记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原登记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应当按认定权限,每2年对农机维修单位进行一次审验;符合下列条件的,予以审验合格:

(一)维修业务符合技术等级核定的范围;

(二)维修技术条件和设备、主要管理技术人员无变更;

(三)无重大维修质量事故,无重大违法违纪记录;

(四)一般性违法违纪记录不超过3次;

(五)维修台帐、技术档案、管理制度齐备。

对农机维修单位审验不得收取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对未经审验或者经审验不符合要求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书面通知限期补验或者整改;对超过规定期限拒不补验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减其相应的经营范围。

第十四条 农机维修单位终止营业,应当提前1个月向原发证部门提出申请并缴销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 农机维修单位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维修服务规范,按要求报送有关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 农机维修单位的维修技术工人,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范围的农机维修工作。

第十七条 农机维修单位提供维修技术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核准的修理等级范围内,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提供维修技术服务;

(二)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使用不合格产品;

(三)不利用维修配件或者报废机件拼装整机;

(四)建立维修技术档案和台账,开具大修保修凭证;

(五)明码标价,主动、如实出具维修项目和零配件更换详细清单。

第十八条 农机维修单位使用的工卡量具、检测仪器、维修使用设备应当保持技术状态完好,并建立维护技术档案和制度。工卡量具、检测仪器应当按规定检验、计量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 农机维修单位应当对修理质量不合格的农机具负责免费返修;因修理质量不合格造成用户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农机维修单位与用户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进行调解;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超越技术等级范围承揽农机修理项目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因修理质量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可以暂扣或吊销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并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扣其企业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要求建立维修技术档案和台机账,或者不如实出具大修保修凭证、维修项目及零配件更换详细清单的,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卖、转让或涂改、伪造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由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利用维修配件、报废机件和旧机件拼装整机的,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生产、销售产品货值50%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由其他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应当移交有权部门进行处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事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非营利性的农机售后服务维修和单位农机自修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8年2月20日市政府发布施行的《无锡市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安徽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暂行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63号)


  《安徽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暂行办法》已经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一日省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回良玉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日

          安徽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公正、及时仲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和《安徽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本办法所称农业承包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发包集体生产资料,与承包者之间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第三条 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


  第五条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实行一次裁决和复议制度。


  第六条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章 仲裁组织





  第七条 省、地、市、县(区)农村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设立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委员若干人组成。
  设立仲裁委员会按下列规定审批:乡、镇仲裁委员会由地市农村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省、地、市、县(区)仲裁委员会由省农村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上级仲裁委员会负责指导下级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业务。


  第八条 仲裁委员会设仲裁员若干名。仲裁员由具有仲裁能力的在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担任。根据办案需要,可以聘请兼职仲裁员。裁决案件时,兼职仲裁员与仲裁员享有同等的权利。
  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必须公正廉明,依法办事,并对案件的仲裁承担责任。
  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考核办法由省农村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 管辖





  第九条 当事人属同一乡(镇)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由乡(镇)仲裁委员会管辖。
  当事人跨行政区域的,由上级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十条 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方的仲裁委员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共同的上级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 上级仲裁机关有权办理下级仲裁机关管辖的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案件交下级仲裁机关办理。
  下级仲裁机关管辖的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仲裁机关办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仲裁机关办理。

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第十三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代表参与案件仲裁。代理人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写明委托的事项和权限。


  第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仲裁委员会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须成立仲裁庭。仲裁庭由首席仲裁员一人和仲裁员(或兼职仲裁员)二人组成。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或兼职仲裁员)由申请方和被申请方各选定一人,双方或一方不愿或不能选定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简单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可以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独立审理。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和受理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通知其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仲裁。
  因特殊需要,仲裁委员会有权现场受理并裁决纠纷案件。


  第十七条 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依法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依法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十八条 因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停止生产活动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可以裁定先行恢复生产,然后解决纠纷。


  第十九条 仲裁庭开庭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应事先将开庭的时间、地点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当事人经两次通知无故缺席的,可作缺席仲裁。


  第二十条 仲裁委员会对其受理的案件遵循先调解、后仲裁的原则。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一方反悔的,应当仲裁。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认为仲裁员或兼职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有权申请回避。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二条 仲裁庭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调查取证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有义务予以协助,并对所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仲裁庭对案件中的有关事项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也可到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第二十三条 仲裁庭必须按照程序开庭审理案件,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并可就争议的事实出示有关证据,制作庭审笔录。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证人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第二十四条 裁决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二十五条 仲裁庭裁决后应作出仲裁决定书。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第二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在仲裁决定书作出后七日内将仲裁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其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当事人拒绝接受裁决书或当事人不在或下落不明的,仲裁委员会应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送达。

第五章 复议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在仲裁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的,仲裁决定即生效。


  第二十八条 上一级仲裁委员会复议案件可以书面审理,也可以开庭审理。


  第二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审理复议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裁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维持原裁决;
  (二)原裁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重新作出裁决;
  (三)原裁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撤销原裁决,依法重新作出仲裁决定,或退原仲裁委员会重新裁决。


  第三十条 上一级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仲裁复议决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已送达的调解书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复议决定书,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一方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员会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审理的,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上级仲裁委员地发现下级仲裁委员会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确有错误,可以指令原仲裁委员会重新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案件处理终结后,仲裁员应当将案件审理中形成的材料装订归档,妥善保管。


  第三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按规定收取仲裁费。仲裁费收取办法由省农村经济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财政、物价部门审核同意。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农村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